雷阵雨天气容易引发中耳炎,主要与湿度骤增、气压波动、病原体滋生三大因素相关。潮湿环境导致耳咽管功能紊乱,气压变化破坏中耳压力平衡,而密闭空间内细菌病毒繁殖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。
-
湿度骤增引发黏膜肿胀
雷阵雨时空气湿度急剧升高,鼻腔和咽喉黏膜因吸水膨胀,压迫耳咽管(连接中耳与鼻咽的通道),使其通气功能受阻。中耳积液无法排出,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,最终诱发炎症。 -
气压波动破坏压力平衡
雷雨伴随的快速气压变化会使中耳内外压力失衡,尤其对耳咽管发育不全的儿童或敏感人群影响更明显。耳闷、胀痛是典型症状,长期未缓解可能发展为急性中耳炎。 -
室内病原体传播加速
雷雨天人们常滞留室内,通风不足导致细菌病毒浓度升高。感冒或过敏时,病原体通过鼻咽部侵入耳咽管,直接感染中耳黏膜。免疫力低下者更易中招。 -
不良习惯加重风险
错误擤鼻涕(同时捏紧双鼻用力)、游泳后未及时清理耳道等行为,在雷雨天气会放大危害。水分和病菌更易滞留耳内,加剧感染概率。
预防提示:雷雨季节保持耳道干燥,使用生理盐水清洁鼻腔;空调房定期通风,避免长时间戴耳机。若出现耳痛、听力下降,需及时就医,防止转为慢性炎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