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阵雨后出现眼部不适,通常与雨水中的细菌、过敏原刺激或原有眼病加重有关,常见表现为眼痒、红肿、干涩或分泌物增多,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抗感染、抗过敏或保湿治疗。
-
雨水污染引发感染
雷阵雨可能将空气中的细菌、病毒或灰尘带入眼睛,导致结膜炎或角膜炎,表现为红肿、疼痛及黄色分泌物。需用抗生素类眼药水(如左氧氟沙星)控制感染,并避免揉眼加重刺激。 -
过敏原刺激反应
雨水可能携带花粉、尘螨等过敏原,诱发过敏性结膜炎,症状以眼痒为主,伴随流泪或皮肤瘙痒。可短期使用抗过敏滴眼液(如酮替芬),严重时需口服抗组胺药物。 -
湿度变化加重眼表问题
雷阵雨前后湿度骤变可能加剧干眼症或眼部疲劳,引发干涩、异物感。建议使用人工泪液(如玻璃酸钠)保湿,并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。
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视力下降,应及时就医排查角膜炎等并发症。日常注意佩戴护目镜防雨,避免雨水直接接触眼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