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暴雨期间皮肤皲裂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湿度骤变、雨水刺激及屏障受损。高湿度与频繁接触雨水会破坏皮肤天然油脂层,而暴雨后干燥冷风加速水分流失,加上污染物或微生物附着可能引发炎症反应,共同导致皮肤干燥、裂纹甚至感染。
- 湿度骤变破坏水油平衡:雷暴雨前后空气湿度剧烈波动,皮肤难以适应,角质层锁水能力下降。雨水冲刷带走皮脂膜后,若未及时保湿,皮肤会因缺水而皲裂。
- 雨水中的刺激物损伤屏障:暴雨可能混合灰尘、酸性物质或微生物,接触皮肤后引发过敏或炎症,削弱屏障功能,加剧皲裂风险。
- 灾后环境诱发继发问题:积水潮湿易滋生真菌,若皮肤已出现微小裂口,可能继发感染(如足癣、湿疹),表现为红肿、脱屑甚至渗液。
- 护理缺失与免疫力下降:灾后清洁条件受限或压力增大,导致皮肤护理不足或免疫力降低,维生素缺乏(如维生素A、E)也会延缓修复。
提示:雷暴雨前后需加强防护,涉水后及时清洁并涂抹含神经酰胺或甘油的保湿霜,避免抓挠裂口。若出现感染迹象(红肿、化脓),应就医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