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寒时出现困倦乏力,主要与能量代谢失衡、气血不足或疾病因素(如感冒、甲状腺功能减退)有关。寒冷环境下,人体需消耗更多能量维持体温,若能量供给不足或代谢功能异常,便易引发疲劳感;中医认为“阳虚则寒”,阳气不足会导致温煦功能减弱,加重困倦与畏寒症状。
- 能量过度消耗:寒冷刺激加速热量流失,若运动过量或营养摄入不足,体内糖原储备不足,易引发低血糖反应,表现为乏力、发冷。
- 感冒或感染:病毒或细菌感染(如风寒感冒)会触发免疫反应,炎症介质释放导致肌肉酸痛、嗜睡,同时发热前的畏寒阶段常伴明显疲倦感。
- 甲状腺功能减退: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新陈代谢速率,使产热减少,出现持续性怕冷、精神萎靡、体重增加等典型症状。
- 贫血或气血不足: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不足时,氧气运输能力下降,组织缺氧导致疲劳;中医认为气血亏虚者易“畏寒肢冷”,需温补调理。
- 阳虚体质:肾阳虚或脾阳虚者阳气虚弱,无法抵御外寒,常见腰膝酸软、四肢不温,需通过温阳药物或食疗改善。
若症状频繁出现或伴随其他异常(如持续低热、水肿),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。日常注意保暖、均衡饮食,并适度运动以增强体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