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雨季节扁桃体发炎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湿度过高、免疫力下降、细菌病毒滋生以及过敏原增多的综合作用。潮湿闷热的环境不仅刺激呼吸道黏膜,还加速病原体繁殖,而季节交替时的温差和疲劳等因素会进一步削弱人体防御能力。
-
环境湿度过高:梅雨季空气湿度长期超过60%,为细菌和霉菌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条件。潮湿环境中的病原体更容易通过飞沫传播,直接侵袭扁桃体隐窝,引发充血肿胀。湿冷空气会导致扁桃体局部血液循环变差,降低其抗菌能力。
-
免疫力下降:梅雨季气压低、温差大,人体易出现疲劳、睡眠质量差等问题,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。此时潜伏在扁桃体隐窝的链球菌、腺病毒等病原体会趁机大量繁殖,引发急性炎症,表现为咽痛、发热等症状。
-
过敏原激增:潮湿环境促使霉菌孢子、尘螨等过敏原浓度升高,过敏体质者接触后会发生变态反应,导致扁桃体组织水肿。这种炎症状态会进一步降低扁桃体的屏障功能,使其更易继发细菌感染。
-
邻近器官感染蔓延:梅雨季高发的鼻炎、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,可能通过黏膜连续扩散至扁桃体。特别是儿童群体,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,更易出现链球菌感染引发的化脓性扁桃体炎。
预防梅雨季扁桃体炎需保持室内通风除湿(湿度控制在45%左右),避免淋雨受凉,过敏人群减少接触霉变物品。若出现持续高热、吞咽困难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排查细菌感染。日常可盐水漱口、适当补充维生素C,帮助增强黏膜防御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