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阵雨脱水热需及时补水降温,关键措施包括脱离高温环境、补充电解质、物理降温,严重时需就医静脉补液。新生儿和婴幼儿是高发人群,症状表现为体温骤升、烦躁哭闹、尿量减少等,但通过科学处理可快速恢复。
-
脱离高温环境:立即将患儿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解开过紧衣物或包裹,避免持续暴露在闷热潮湿的雷阵雨天气中。若室内温度过高,可合理使用空调或风扇降低室温至22-28℃。
-
科学补液:优先口服补液盐或5%葡萄糖水,分次少量喂服。母乳喂养不足时需及时添加代乳品,避免强行灌服。若患儿拒绝饮水或出现呕吐,需就医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
-
物理降温:用温水擦拭颈部、腋窝等大血管处,或使用冷敷贴辅助退热。避免冰水或酒精擦拭,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。体温超过38.5℃且持续不降时,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-
症状监测与就医提示:若出现皮肤弹性差、眼球凹陷、意识模糊等重度脱水表现,或发热超过24小时未缓解,需紧急送医。雷阵雨期间需同步防范因湿度大引发的皮肤感染,保持清洁干燥。
雷阵雨季节需提前预防,注意室内温湿度调节,避免过度包裹婴儿,哺乳间隙适量喂水。外出时携带便携式电解质饮料,遇突发高温及时避雨避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