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寒导致的中耳炎发作需采取综合治疗:及时控制感冒症状、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滴耳液缓解感染,必要时通过鼓膜穿刺或手术引流积液。 关键措施包括避免用力擤鼻、保持耳部干燥,儿童需特别注意用药安全与复查。
-
对因治疗
回寒诱发的中耳炎多因感冒病毒或细菌感染蔓延至耳部,需优先治疗原发病。鼻塞严重时使用减充血剂(如羟甲唑啉)缓解咽鼓管水肿,但3岁以下儿童禁用。合并细菌感染时,口服阿莫西林(儿童按体重调整剂量)或阿奇霉素(青霉素过敏者适用),疗程通常7-10天。 -
局部与药物干预
- 滴耳液:鼓膜未穿孔可用酚甘油止痛;已穿孔则改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抗感染。
- 止痛退热: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耳痛与发热,儿童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。
- 黏液促排剂:如氨溴索帮助稀释中耳积液,加速排出。
-
严重情况处理
若积液持续3个月未吸收或听力下降明显,需考虑鼓膜切开置管术。手术为微创操作,放置通气管平衡中耳压力,术后1年取出。 -
护理与预防
- 避免游泳、乘飞机等气压变化活动,洗澡时用耳塞防水。
- 饮食清淡,多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。
- 儿童康复期定期复查听力,急性期后练习吹气球动作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。
中耳炎治疗需结合年龄与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处理,切勿自行用药。若耳痛加剧或发热不退,应立即就医排除并发症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