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中暑高热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并快速物理降温,核心是半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9℃以下,同时避免使用解热药物或酒精擦浴。轻症可通过通风、冷水擦拭、补充含盐饮料缓解;重症需冰敷关键部位(颈部、腋下等)或浸入4℃水中降温,并尽快送医补液治疗。
分点论述:
- 脱离高温环境: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解开衣物辅助散热,有条件时开启空调或风扇。
- 物理降温优先:用冷水擦拭全身(避开胸腹部),或浸泡4℃水中(头部需露出),配合风扇加速蒸发。冰袋置于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可快速降温。
- 补液与电解质:清醒者饮用淡盐水、绿豆汤或运动饮料;昏迷者需静脉补液,纠正水电解质紊乱。
- 禁用错误方法:中暑高热非炎症发热,阿司匹林等解热药无效且可能加重病情,酒精擦浴会刺激皮肤并影响散热。
- 重症医疗干预:出现昏迷、抽搐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,冰盐水洗胃或血液透析可能用于极端情况,氯丙嗪等药物需遵医嘱使用。
总结提示:预防胜于治疗,高温天减少外出,及时补水并穿戴遮阳装备。若发现中暑症状,务必第一时间降温,重症者拨打急救电话,延误可能危及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