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血管病患者发热时需采取分层降温策略:38℃以下优先物理降温(温水擦浴、冰袋冷敷),超过38.5℃联合药物退烧(如布洛芬),同时需排查感染并控制室温至22℃~24℃。
-
物理降温为核心措施
重点擦拭大血管分布区(腋下、腹股沟、颈部),使用冰毯、冰帽可快速降低核心体温。中枢性发热患者需持续监测皮肤反应,避免冻伤。 -
药物降温的精准应用
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适用于体温超过38.5℃的情况,但需遵医嘱调整剂量。感染性发热需同步使用抗生素(如头孢克肟),避免单纯依赖退烧药。 -
环境与护理协同增效
保持病房湿度50%~60%,定时通风。每日口腔护理和翻身拍背可预防感染,高蛋白饮食增强抵抗力。寒战患者需覆盖轻质毛毯减少能量消耗。 -
重症患者的进阶管理
血管内降温技术(如下腔静脉导管)能精准控温至36.5℃,适合术后或颅内压升高者。亚低温治疗(33℃~35℃)需在监护下进行,避免凝血异常。
发热控制需结合病因处理,如肺部感染需排痰、泌尿感染需加强清洁。持续监测血常规和生命体征,体温反复升高提示需复查CT排除新发出血或水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