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暴雨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痢疾,但暴雨后的环境变化和卫生条件恶化可能间接增加感染风险。痢疾主要由细菌感染(如痢疾杆菌)或寄生虫(如阿米巴原虫)通过污染的水、食物或接触传播,而暴雨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助长传播:
- 水源污染:暴雨可能冲刷污水、垃圾进入饮用水源或生活用水,若饮用未煮沸的生水或接触污染水,易感染痢疾杆菌。
- 食物污染:雨水浸泡过的食物易滋生细菌,如生食被污染的瓜果或未煮熟的饭菜,可能引发肠道感染。
- 免疫力下降:淋雨受凉或涉水后身体抵抗力降低,细菌更易侵入肠道,诱发腹泻或痢疾症状。
- 环境滋生细菌:暴雨后潮湿环境加速蚊蝇繁殖,这些害虫可能携带病原体污染食物或餐具。
预防措施:
- 避免饮用生水,煮沸或选择瓶装水;
- 食物彻底煮熟,不吃被雨水浸泡过的食材;
- 涉水后及时清洁身体,尤其是手脚;
- 加强环境卫生,减少蚊蝇滋生。
暴雨后需警惕“病从口入”,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痢疾的关键。若出现腹痛、腹泻、发热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