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寒确实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,尤其是对老年人、高血压患者等高风险人群。低温刺激会引发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、血液黏稠度增加,这些变化可能诱发脑出血或脑梗死。以下是具体机制和防护要点:
-
血管收缩与血压波动
寒冷环境下,人体通过收缩外周血管减少热量流失,但这一过程会导致血压骤升。研究表明,冬季血压平均比夏季高5mmHg,而血压剧烈波动是脑出血的关键诱因。高血压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暖和药物调整。 -
血液黏稠度与血栓风险
低温使血液循环减缓,加上冬季饮水减少,血液黏稠度增高,易形成血栓。若血栓堵塞脑血管,可能引发脑梗死,表现为突发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。 -
特殊人群的脆弱性
老年人血管弹性差,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微循环障碍,吸烟者血管内皮受损——这些群体在回寒时更易发生脑血管意外。临床数据显示,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是发病高峰期。 -
隐匿性前兆需警惕
部分症状易被误认为“怕冷反应”,如单侧手脚持续麻木、行走后下肢疼痛、头部异常畏寒等。若此类症状长时间不缓解,应及时就医排查血管问题。
总结:回寒时节需加强主动防护,包括合理增减衣物、避免晨间低温外出、保持规律用药和适度饮水。一旦出现面瘫、剧烈头痛等典型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