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寒确实可能导致皮肤皲裂,尤其是当气温骤降、空气干燥时,皮肤水分流失加快,皮脂分泌减少,手足、面部等暴露部位易出现干燥、裂口甚至出血。这种现象在儿童、老年人及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人群中更为常见,需通过科学护理和预防措施减少发生风险。
-
寒冷与干燥的双重刺激
气温下降时,皮脂腺分泌减少,皮肤天然油脂层变薄,加上冷风加速水分蒸发,角质层增厚变硬,最终引发皲裂。手足部位因皮脂腺分布极少,更容易出现深裂口,甚至伴随疼痛和出血。 -
高危人群与部位
老年人皮肤保湿能力下降,儿童皮肤娇嫩,长期户外工作者或高原驻训人员因持续暴露于寒冷环境,皲裂风险更高。常见部位包括手指、脚跟、嘴唇等频繁摩擦或暴露的区域。 -
预防与日常护理
- 减少过度清洁:避免频繁使用碱性肥皂或热水洗手,洗后立即擦干并涂抹含尿素、凡士林的保湿霜。
- 保暖与保湿:外出戴手套、穿厚袜,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,选择油性护肤品锁水。
- 饮食调理: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(胡萝卜、动物肝脏)和维生素E(坚果、绿叶菜)的食物,增强皮肤修复能力。
-
应急处理与治疗
轻度皲裂可外用15%尿素软膏或水杨酸软膏;裂口较深时需用抗菌药膏预防感染,并避免强行撕扯皮屑。若出现红肿、化脓,应及时就医。
回寒季节需格外关注皮肤状态,提前预防比治疗更重要。通过科学保湿、合理饮食和减少冷刺激,能有效降低皲裂发生,保持皮肤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