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确实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,尤其是对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和户外工作者。研究表明,气温每升高1℃,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2.1%,主要诱因包括血液黏稠度增加、血管调节功能紊乱、电解质失衡及情绪波动。
高温环境下,人体通过大量出汗散热,若未及时补水,血液黏稠度升高,易形成血栓,诱发心梗或脑梗。血管因热扩张导致心脏供血减少,而心率加快又使心肌耗氧量增加,双重负荷下心脏功能受损风险显著上升。室内外温差过大(超过8℃)会引发血管剧烈收缩或扩张,加重心血管负担,尤其对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。
预防高温相关心血管疾病需注意:
- 科学补水: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,少量多次,避免冰水刺激血管。
- 控温差: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差不超过8℃,避免骤冷骤热。
- 适度运动:选择清晨或傍晚活动,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。
- 稳定情绪: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烦躁焦虑引发血压波动。
- 规律用药:慢性病患者不可擅自停药,需定期监测血压。
夏季心血管健康需主动防护,尤其高危人群应减少高温暴露,出现胸闷、头晕等症状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