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确实会导致中暑痉挛,这是重度中暑的早期表现之一,主要由大量出汗后电解质失衡(尤其是钠、钾、镁缺失)引发,表现为四肢或腹部肌肉剧烈疼痛、对称性抽搐,体温通常正常或略高。
-
中暑痉挛的典型特征
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时,若大量出汗后仅补充水分而未补充盐分,可能突然出现肌肉痉挛,常见于小腿、手臂或腹部肌肉,疼痛呈发作性,肌肉触感硬结状。皮肤可能湿冷或干燥,取决于环境湿度。 -
高危人群与诱因
户外工作者(如建筑工人、环卫工)、运动员、不适应高温者风险较高。穿厚重衣物、高强度活动、隐性出汗(如干燥气候下不易察觉的汗液蒸发)也会增加发病概率。 -
急救与预防措施
- 急救:立即停止活动,转移到阴凉处,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(如淡盐水、运动饮料),轻柔按摩痉挛部位。若1小时内未缓解或出现意识障碍,需紧急送医。
- 预防:避免高温时段作业,穿戴透气衣物,少量多次饮用含盐饮品,饮食中增加香蕉、坚果等富含钾、镁的食物。
提示:中暑痉挛虽可自行缓解,但可能是热衰竭或热射病的前兆。夏季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,一旦出现高热、昏迷等严重症状,务必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