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温可能诱发心功能不全,尤其对已有心脏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。高温会加重心脏负担、引发血液黏稠度上升,并可能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肌缺血,基础疾病患者、老年人及高温环境工作者需格外警惕。
高温环境下,人体为散热会扩张皮肤血管,血液重新分配迫使心脏加大泵血力度,长期超负荷工作可能引发心功能代偿失调。若合并冠心病等基础疾病,高温叠加脱水更易诱发急性心衰。体温每上升1℃可使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约5.7%,极端高温时风险甚至翻倍。
预防的关键在于控制环境温度与补水。室内保持20-25℃的适宜温度,避免骤冷骤热;户外活动时每15分钟饮水100-150毫升,选择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。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正午外出,随身携带急救药物,并定期监测血压、心率。
夏季饮食可适当增加苦味食物(如苦瓜)和红色食物(如红枣),中医认为这类食材有助于清心火、补气血。若出现持续胸闷、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,应立即就医排查心功能异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