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雨季节确实可能增加结肠炎发病风险,主要与湿邪困脾、细菌滋生、饮食卫生下降等因素相关。潮湿闷热环境易致脾胃功能紊乱,食物霉变和病原体繁殖加速更会直接刺激肠道黏膜。
-
湿邪困脾诱发炎症
梅雨季高湿度易使人体湿气内蕴,中医认为“湿阻中焦”会削弱脾胃运化功能,导致腹泻、腹痛等结肠炎症状。湿热环境下,肝胆湿热也可能通过经络影响结肠,加重肠道炎症反应。 -
病原体活跃威胁肠道
温暖潮湿环境促使细菌(如沙门氏菌)、霉菌快速繁殖,若食用被污染的生冷食物或隔夜饭菜,可能引发感染性结肠炎。苍蝇等害虫增多也会传播致病微生物。 -
饮食与生活习惯风险
梅雨季人们常通过辛辣、冰镇食物解暑,但这类饮食会刺激肠黏膜;同时因天气闷热减少运动,久坐久卧易致胃肠蠕动减缓,进一步诱发功能性肠道问题。 -
情绪与免疫力影响
阴雨连绵易引发情绪低落,通过“脑-肠轴”加重肠道敏感;湿度大导致的关节不适也可能间接影响服药依从性,使原有结肠炎患者病情反复。
防护提示:注意食物新鲜度,避免生食;室内除湿保持通风;适当饮用薏米水、陈皮茶等健脾饮品;原有结肠炎患者需加强腹部保暖,出现持续腹泻或血便应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