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雨天确实可能增加中耳炎的风险,主要与湿度高、气压变化及霉菌滋生有关。潮湿环境易导致耳咽管功能异常,引发中耳积液;霉菌繁殖可能引发外耳道感染,间接影响中耳健康。
-
湿度与耳咽管功能:梅雨季空气湿度飙升,鼻腔和咽喉粘膜肿胀可能阻塞耳咽管,导致中耳压力失衡,积液增多,诱发炎症。游泳或洗头后耳道进水未及时干燥,会进一步加剧风险。
-
气压变化的影响:梅雨天频繁的气压波动可能加重耳闷、耳鸣,尤其对儿童或耳咽管发育不全者,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。
-
霉菌性外耳道炎:潮湿环境易滋生霉菌(如曲霉菌),若耳道进水或掏耳不当,可能引发瘙痒、分泌物增多,严重时感染扩散至中耳。
-
预防关键措施:保持耳道干燥(洗澡后可用吹风机低温吹干)、避免频繁掏耳、增强免疫力;儿童需注意哺乳姿势,减少呛奶风险。若出现耳痛、闷胀或听力下降,应及时就医。
梅雨季需格外关注耳部健康,科学防护能有效降低中耳炎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