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雨天确实容易导致耳道潮湿,甚至可能引发真菌感染(如霉菌性外耳道炎)。 潮湿闷热的环境会破坏耳道天然保护屏障,若洗澡、游泳后未及时干燥耳道,或频繁掏耳,霉菌便可能滋生,引发瘙痒、听力下降甚至疼痛等症状。
-
潮湿环境是主因
梅雨季空气湿度高,耳道水分不易蒸发,为霉菌繁殖提供了温床。外耳道狭窄的结构更易积水积汗,加上耵聍(耳屎)遇水膨胀,可能堵塞耳道并滋生真菌团块。 -
常见症状需警惕
初期表现为耳内奇痒、闷胀感,严重时出现白色或黑色豆腐渣样分泌物、听力下降或耳鸣。若抓挠或自行掏耳,可能加重感染甚至导致鼓膜穿孔。 -
预防关键在干燥
洗澡游泳后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耳周(保持20厘米距离),避免棉签深入耳道。减少入耳式耳机使用,并定期清洁耳机。潮湿环境中可佩戴防水耳塞。 -
治疗与误区
一旦感染需就医清理真菌团块,并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(如滴耳液)。切勿自行用抗生素或偏方,以免破坏耳道酸碱平衡,加重病情。
梅雨季护耳要像防衣物发霉一样细致——保持干燥、避免刺激,发现异常及时专业处理,才能远离“耳朵发霉”的困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