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空气确实会增加冻疮风险,尤其是长期暴露在低温(0-10℃)且潮湿的环境中。冻疮本质是寒冷引发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,表现为皮肤红肿、瘙痒甚至溃烂,常见于手足、耳鼻等末梢部位。关键诱因包括个体差异(如女性、瘦弱体质)、潮湿环境、保暖不足及基础疾病,但通过科学防护可有效预防。
寒冷刺激会收缩血管,导致组织缺氧和炎症反应,形成冻疮。若长期处于冷风中,血管持续痉挛会加剧症状。儿童、老年人及血液循环不良者风险更高,而南方潮湿环境比北方干燥气候更易诱发非冻结性冻疮。
预防冻疮需从三方面入手:保暖(穿戴防风手套、厚袜,避免紧身衣物)、改善循环(适度运动、避免久坐)和环境管理(保持干燥,避免骤冷骤热)。若已出现冻疮,可涂抹维生素E乳膏缓解症状,严重时需就医。
冬季外出前做好防护,增强体质,冻疮是可防可控的。若反复发作,建议排查潜在健康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