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暴雨天气体温升高时,需立即脱离高温高湿环境,采取物理降温并补充电解质,若伴随持续高热或意识模糊应紧急就医。 以下是具体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:
-
快速脱离危险环境
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避免继续暴露在雷暴雨后的闷热环境中。若在户外,寻找有空调的室内空间或使用遮阳工具减少阳光直射。 -
物理降温优先
用湿毛巾擦拭全身(重点部位为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),或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冷敷。避免直接用冰块接触皮肤,以防冻伤。可配合风扇辅助散热,但避免直吹导致寒战。 -
补液与电解质平衡
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,每小时补充500-1000毫升。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,同时忌饮含酒精或高糖饮品。 -
药物辅助与禁忌
体温超过38.5℃时可服用退烧药(如布洛芬),但避免叠加使用不同退热成分药物。藿香正气类药物需谨慎,酒精过敏或驾车者不宜服用含酒精剂型。 -
识别危重信号
若体温持续高于40℃、出现抽搐、昏迷或皮肤干热无汗,可能是热射病,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。等待救援时持续物理降温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 -
特殊人群防护
儿童、老人及慢性病患者需加强监测,雷雨后避免长时间滞留车内或密闭空间。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胸闷、心悸时应中止活动并就医。
雷暴雨后高温高湿环境易引发体温调节失衡,及时科学的处理能有效避免病情恶化。日常应关注天气预报,随身携带防暑降温用品,暴雨后尤其警惕“蒸笼效应”对健康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