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天气身体着凉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,补充水分电解质,并根据症状轻重及时就医。着凉多因出汗后毛孔张开时突遇冷风或空调直吹,导致体温调节紊乱,可能引发感冒、头痛甚至中暑。关键处理包括调整环境温度、物理降温和科学补水。
- 快速脱离高温环境: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避免继续暴晒或冷热交替刺激。若在空调房,建议将温度调至26℃左右,避免直吹,出汗后需擦干身体再进入低温环境。
- 科学补液防脱水: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。可搭配含钾、钠的运动饮料,但忌冰镇饮品以防肠胃痉挛。
- 物理降温缓解不适:用32-34℃温水擦拭颈部、腋窝等大血管处,或冷敷额头。忌酒精擦浴,尤其儿童孕妇易引发中毒风险。
- 观察症状分级处理:若仅打喷嚏、发冷,可喝姜汤或热饮发汗;若出现头晕、高热、意识模糊,需立即就医,警惕热射病等重症。
- 调整饮食与作息: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,如绿豆汤、冬瓜汤,避免油腻加重负担。保证充足睡眠,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。
特殊人群如老人、婴幼儿或孕妇,需更谨慎:空调房内放置加湿器防干燥,外出时穿戴透气防晒衣物。若症状持续超12小时或反复发热,应尽快专业医疗干预。日常注意空调清洁,避免温差骤变,从源头预防高温着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