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湿天气下预防和应对热射病的关键在于快速降温、补水和避免高温高湿环境暴露。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最危险类型,核心体温超过40℃可导致多器官衰竭,而潮湿环境会加剧散热困难,需特别警惕以下措施:
- 立即脱离高温高湿环境: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脱去多余衣物,用凉水喷洒或湿毛巾擦拭全身,重点冷却颈部、腋下等大血管区域。若条件允许,可浸泡冷水浴或使用风扇加速蒸发散热。
- 补充电解质液体: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,避免单纯补水导致低钠血症。若患者意识模糊,需侧卧防误吸,并尽快送医静脉补液。
- 分人群针对性预防:
- 劳力型(如户外工作者、运动员):避免正午高强度活动,每15-20分钟饮水200-300ml,穿戴透气浅色衣物。
- 经典型(老人、儿童、慢性病患者):保持室内通风,空调温度设定在26-28℃,避免密闭空间滞留。
- 识别早期症状:头晕、恶心、皮肤灼热且无汗、意识模糊等均为危险信号,需立即干预,切勿延误就医。
潮湿天气中,热射病进展迅猛,降温速度决定预后。半小时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℃以下可显著降低死亡率,同时需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。日常可通过湿度指数(如WBGT)评估环境风险,高温红色预警时尽量减少外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