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湿天气中暑需警惕“隐性高温”危害! 高湿度环境下,汗液难以蒸发,体温调节功能易紊乱,轻则头晕乏力,重则热痉挛甚至昏迷。关键应对措施包括:及时补水补盐、选择透气衣物、避免高温时段外出,并掌握快速降温技巧。
潮湿闷热环境中,人体散热效率大幅降低。此时应每小时补充200-300ml含电解质饮品,避免一次性饮用冰镇饮料刺激肠胃。穿着浅色棉麻材质衣物,配合宽檐帽和防晒霜,能将体感温度降低3-5℃。若必须在户外活动,建议每30分钟转移到阴凉处休息,用湿毛巾冷敷颈部动脉处加速散热。
室内防暑同样重要。空调除湿模式比单纯制冷更有效,建议将湿度控制在50%左右。清晨和傍晚开窗形成对流,正午用遮光帘阻挡80%以上热辐射。老年人可在地面洒水辅助蒸发降温,但需注意防滑。绿豆汤、薄荷茶等饮品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缓解闷热带来的烦躁感。
出现头痛恶心等先兆症状时,应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,用冰袋冷敷腋下、腹股沟等大血管处。若10分钟内未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,需紧急就医。慢性病患者需特别注意,某些降压药和利尿剂可能加剧脱水,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。
湿热天气中暑往往进展迅速,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药品可为急救争取时间。记住:当天气预报显示“体感温度”超过32℃时,即使实际气温不高也应启动防暑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