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空气中暑衰竭是因骤冷骤热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引发的症状,表现为头晕、恶心、乏力等。 急救核心是迅速转移至温度适宜环境,补充电解质水,重症需立即送医。预防关键在于避免温差过大,合理使用空调,并避免冷饮过量摄入。
-
识别症状与紧急处理
冷中暑初期症状类似普通中暑,但多伴随皮肤湿冷、体温异常。需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(避免极端低温),解开衣物散热。轻者口服含盐饮料或生姜红糖水,重者用湿毛巾冷敷大动脉(颈部、腋窝)并呼叫急救。切忌饮用绿豆汤等寒凉解暑品,可能加重症状。 -
温差调节与生活习惯
空调温度应设定在24-26℃,与室外温差不超过5℃。进出空调房前提前关闭空调,开窗通风10分钟以适应温差。大汗时禁用冷水洗澡,建议用温水擦拭。定时外出活动,避免连续待在空调房超过3小时。 -
饮食与长期预防
日常多喝温水或常温电解质水,少量多次补充。减少冰镇饮料摄入,可适量饮用姜汤或含益气养阴成分的饮品(如西洋参、麦冬)。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削弱体温调节能力。
夏季防“冷中暑”需注重环境与身体的渐进适应,突发症状时科学处理比传统解暑方法更有效。长期暴露于空调环境者应定期监测自身状态,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防暑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