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阵雨本身不会直接引起食物中毒,但伴随的高温高湿环境会大幅增加食物腐败和污染的风险,进而引发食源性疾病。 关键风险包括:被雨水浸泡的食物易滋生细菌、潮湿加速霉变、死因不明的动物或水产品携带毒素,以及卫生条件恶化导致的交叉污染。
- 雨水污染食物:雷阵雨后,被淹泡的食物可能接触污水中的微生物,如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,食用后易引发呕吐、腹泻等中毒症状。冰箱进水或停电时,冷藏食品也需丢弃。
- 高温高湿加速变质:潮湿环境下,熟食在室温存放超过2小时即可能变质,霉变米面产生的黄曲霉素等毒素会损害肝脏。剩菜需冷藏且3天内食用,加热需彻底。
- 动物源性风险:降雨致死的禽畜或水产品可能携带致病菌或腐败毒素,死因不明的肉类绝对不可食用。
- 卫生隐患:雨水可能污染水源,生水未煮沸或蔬菜未洗净易引发疾病。凉拌菜因加工环境差成为高风险食品。
总结:雷阵雨后需严格遵循“四要七不要”原则——要消毒餐具、加强个人卫生、及时处理垃圾、注意身体异常;不吃水淹/变质/来源不明食物、不采野菇、不喝生水。出现腹痛、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