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确实可能引发肾脏损伤,甚至导致急性肾损伤或慢性肾病,但直接引发“肾病综合征”的关联性较弱。 高温主要通过脱水、电解质紊乱和热应激反应损害肾脏功能,尤其对户外劳动者、慢性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威胁显著。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:
-
高温伤肾的核心机制
高温环境下,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脱水,肾脏血流量减少,引发缺血缺氧性损伤。电解质失衡(如低钾、高尿酸)和横纹肌溶解可能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。长期反复热暴露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脏病,但典型肾病综合征(大量蛋白尿、低蛋白血症等)并非其主要表现。 -
高危人群与典型症状
户外体力劳动者(如建筑工人、农民)风险最高,表现为肌酐升高、少尿或无尿,伴恶心、肌肉酸痛。若合并中暑或热射病,可能迅速进展为急性肾衰竭。慢性肾病患者轻微脱水即可导致肌酐飙升。 -
预防与保护措施
- 补水优先:每小时补充500-1000ml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,避免含糖饮品加重脱水。
- 减少暴露:避开正午高温时段作业,穿戴透气防晒装备。
- 警惕药物风险:避免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,以防叠加肾损伤。
-
与其他肾病的区别
热应激性肾病以肾小管损伤为主,而肾病综合征多为肾小球病变。高温可能加重原有肾病,但并非直接病因。
总结:高温是肾脏“隐形杀手”,科学防暑、及时补水至关重要。若出现持续少尿或肌酐异常,需立即就医排查肾损伤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