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雨季节确实会增加痢疾的发病风险,主要原因是高温高湿环境加速细菌繁殖,且饮用水源和食物易受污染。痢疾(细菌性痢疾)由志贺菌引起,表现为腹痛、腹泻、脓血便及发热,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需特别警惕中毒型痢疾等重症。
-
梅雨季与痢疾的关联性
梅雨季节的持续降雨可能导致水源污染,同时潮湿环境利于志贺菌存活。不洁饮食(如生冷食物、隔夜菜)或接触被污染物品(如苍蝇传播)均可引发感染。 -
典型症状与高危人群
患者常见痉挛性腹痛、里急后重(频繁便意但排便困难)及黏液脓血便,儿童更易发展为高热、惊厥的中毒型痢疾,需及时就医。 -
预防措施
- 饮食卫生:避免生食,食物煮熟煮透,生熟厨具分开使用。
- 个人防护:饭前便后彻底洗手,婴幼儿玩具定期消毒。
- 环境管理:及时清理垃圾,防蝇防蟑,确保饮用水煮沸或消毒。
-
治疗与误区
轻症可通过补液和抗生素缓解,但需遵医嘱完成疗程,避免自行用药或误诊为普通腹泻。慢性痢疾患者需长期随访。
总结:梅雨季需强化卫生习惯,出现腹泻伴发热、血便等症状应尽早就医,尤其儿童和老人不可延误。保持环境干燥清洁是阻断传播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