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雨天确实可能引发寒冷性荨麻疹,尤其是对湿冷敏感或过敏体质的人群。关键诱因包括低温刺激、湿度升高导致皮肤屏障受损,以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的瘙痒和风团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
-
低温与湿度双重刺激
梅雨季气温下降且湿度骤增,皮肤接触冷空气或雨水后,血管收缩反应异常,可能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,引发局部红肿、风团和剧烈瘙痒。部分患者甚至因未及时保暖或淋雨导致症状加重。 -
过敏体质的高风险性
免疫系统敏感者(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或遗传倾向人群)对湿冷环境耐受性更低。潮湿环境还可能滋生霉菌、螨虫等过敏原,与寒冷因素叠加,进一步诱发荨麻疹。 -
防护与应对措施
- 物理防护:雨天避免皮肤暴露,穿长袖衣物并及时擦干淋湿部位。
- 药物干预:症状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(如氯雷他定)或外涂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。
- 环境管理:保持室内干燥通风,减少霉菌滋生,定期除螨。
若梅雨季频繁出现皮肤瘙痒伴风团,建议尽早就医排查诱因,避免抓挠引发感染。日常需结合体质调整防护策略,降低复发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