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阵雨确实可能诱发或加重荨麻疹,主要与湿度骤增、寒冷刺激、过敏原扩散及免疫反应异常有关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
-
湿度与炎症介质释放
雷阵雨后空气湿度急剧升高,皮肤血管扩张会促进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,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,引发红肿、瘙痒等荨麻疹典型症状。敏感人群需提前做好防护。 -
寒冷刺激诱发物理性荨麻疹
雷阵雨常伴随气温骤降,皮肤受冷后可能触发寒冷性荨麻疹。此类患者淋雨后易出现风团,需及时保暖并避免直接接触雨水。 -
过敏原扩散风险
强风雨会将花粉、霉菌孢子等过敏原从高处冲刷至低处,增加接触概率。过敏体质者可能因吸入或皮肤接触这些物质而突发荨麻疹。 -
免疫与内分泌波动
雷雨天气压变化可能影响免疫调节,部分人会出现暂时性抵抗力下降或内分泌紊乱,使荨麻疹更易发作。慢性患者需注意规律用药。 -
雨水污染与继发感染
城市雷阵雨可能混合污染物或病原体,皮肤长时间接触潮湿环境可能引发感染性荨麻疹。淋雨后应及时清洁皮肤并观察反应。
总结:雷阵雨通过多重机制影响荨麻疹发生,敏感人群应关注天气预报,避免淋雨,必要时携带抗组胺药物。若症状持续或伴随呼吸困难,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