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寒本身不会直接导致感冒发烧,但会通过降低免疫力、诱发病毒或细菌感染间接引发症状。 寒冷环境使人体消耗更多能量维持体温,导致免疫系统暂时性功能下降,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。若已存在积食内热或体质虚弱,寒热交替可能加速症状出现。
-
免疫防御机制受干扰:寒冷刺激使外周血管收缩,免疫细胞向呼吸道黏膜的输送减少,病毒(如鼻病毒、流感病毒)更易突破防线繁殖。儿童和阳气足者可能出现急性发热反应,而老年人因正气不足常表现为低热或关节疼痛。
-
内环境失衡加剧感染:中医认为寒邪伤阳,湿冷环境易致脾胃运化失调,体内湿热淤积时,外寒侵袭会引发寒热交争,表现为恶寒、高热、头痛等典型感冒症状。喝姜汤发汗的传统方法正是通过振奋阳气驱散寒邪。
-
病程发展与个体差异:健康人群受寒后若及时保暖休息,可能仅短暂不适;但持续受凉合并疲劳时,病毒性感冒概率显著增加,通常24-48小时内出现低烧(37.5-38.5℃)。若体温超过39℃或伴有胸痛,需警惕细菌性肺炎等并发症。
预防的关键在于保暖避寒+增强体质:外出注意颈部、足部防风,饮食避免生冷;长期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可改善阳气状态。若已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急促,应及时就医排除严重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