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冷天气确实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,主要由于低温引起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,同时湿度加剧体感寒冷,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。以下是具体影响机制和防护建议:
-
血管收缩与血压波动
湿冷环境中,人体为维持核心体温会使毛细血管收缩,导致血压短期内急剧上升。研究表明,气温每降低1℃,心脏病发病率可能增加2%,而高湿度会放大这种寒冷效应,使血管痉挛风险更高。 -
血液黏稠度与血栓风险
低温会减缓血液循环,增加血液黏稠度,加上湿度影响排汗调节,易形成血栓。尤其是老年人或“三高”患者,湿冷天气下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上升。 -
呼吸道感染间接诱发
湿冷环境易引发感冒或流感,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可能诱发动脉斑块破裂,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。体质较弱者需特别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交叉感染。
防护关键:外出时分层保暖,重点保护头颈和四肢;适度运动避免久坐;饮食清淡并控制血压;高危人群定期监测指标。湿冷季节需格外关注心血管健康,及时就医排查异常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