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天气预防中暑的核心在于科学降温、合理补水和避免暴晒。关键措施包括:选择透气衣物、避开正午外出、及时补充电解质、合理使用空调,并重点关注老人、儿童等易中暑人群的健康状况。
-
调整活动时间与环境:避免10:00-16:00高温时段外出,户外活动尽量选择阴凉处。室内温度超过35℃时应使用空调,设置26℃-27℃为宜,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。
-
科学补水与饮食: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,每日饮水量1.5-2升(户外工作者3-5升)。避免酒精、高糖及冰冻饮料,多吃西瓜、黄瓜等高水分蔬果,适量补充含钾、镁的饮品。
-
物理防护与散热:穿戴浅色、宽松的棉麻衣物,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。可用湿毛巾擦拭皮肤或冲淋颈部帮助散热,随身携带人丹、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。
-
关注特殊人群与症状:老人、孕妇、慢性病患者需加强看护。出现头晕、恶心等中暑症状时,立即移至阴凉处,补充水分并解开衣物散热,严重时及时就医。
-
规律作息与情绪管理: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。高温易引发烦躁情绪,可通过听音乐、冥想等方式调节心态,减少“情绪中暑”。
提示:防暑需综合施策,尤其警惕热射病等重症风险。若持续不适,务必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