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冷天气易诱发肠炎,典型症状包括腹痛、腹泻、恶心呕吐,严重时可伴发热或脱水。治疗需结合保暖、补液、药物干预及饮食调整,关键措施包括:热敷缓解痉挛、口服补液盐防脱水、蒙脱石散止泻,以及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或益生菌。
-
症状识别
- 腹痛: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,受凉后肠道痉挛加剧,热敷可缓解。
- 腹泻:水样便或稀便,每日多次,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。
- 恶心呕吐:胃肠功能紊乱引发,可能伴随食欲不振。
- 发热:低热为主(通常低于38.5°C),若持续高热需警惕细菌感染。
-
科学治疗
- 保暖与热敷:避免腹部受凉,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缓解痉挛。
- 补液优先: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,预防脱水,儿童及老人需密切监测尿量。
- 对症用药:蒙脱石散吸附毒素止泻,益生菌(如双歧杆菌)调节菌群;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用抗生素(如诺氟沙星)。
- 饮食调整:暂停生冷、油腻食物,选择米粥、面条等易消化食物,少量多餐。
-
何时就医
出现频繁呕吐、血便、持续高热、精神萎靡或尿量明显减少时,需立即就医,避免延误重症(如脱水或心肌炎)。
提示:湿冷季节注意腹部保暖,饭前便后洗手,避免诺如病毒等感染。若症状轻微,可先居家观察,但勿滥用抗生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