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波疾控发布5月健康预警:警惕食源性疾病、蜱虫叮咬及蚊媒传染病,误食变质芋艿致肠梗阻与过敏休克事件敲响警钟
一、警惕食源性疾病及误食芋艿致肠道梗阻
5月宁波气温回升,因聚餐增多及食用野生植物,食源性疾病进入高发期。微生物污染及未煮熟的芋艿、野生菌等易引发群体性腹泻或急性中毒。75岁郑奶奶因连食10天未煮透芋艿,导致4.3×4.8厘米肠石堵塞十二指肠,最终手术取石。疾控提醒:避免空腹食用高鞣酸食物(如芋艿、柿子),严格控制烹饪时间及食材搭配,高风险人群应优先选择易消化的蔬菜。
二、加强蜱虫防护与蜱传疾病防控
春季踏青户外活动频繁,蜱虫叮咬致死风险上升。蜱虫通过唾液分泌麻醉剂隐匿寄生,可传播莱姆病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,感染者若误拔蜱虫或延误治疗可能诱发多器官衰竭。防护措施包括:户外穿长袖长裤并喷洒含0.5%氯菊酯驱虫剂,及时检查宠物及衣物残留蜱虫,发现咬伤后用酒精麻痹虫体、镊子垂直拔除或立即就医。定期清理居所周边杂草及家畜圈舍可降低蜱虫繁殖风险。
三、防范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输入扩散
东南亚、南美旅游热带来登革热输入风险,伊蚊叮咬致高热、关节剧痛及皮疹等症状需警惕。疾控警示家庭积水易成蚊虫滋生温床,建议使用含避蚊胺驱蚊产品覆盖暴露皮肤,旅途中主动避开树荫草丛,归国后持续监测体温体征,确诊感染应隔离休息并阻断蚊媒接触以防二次传播。
四、儿童过敏性休克风险激增
9岁男童春游后因柳絮及野花接触触发过敏性休克,血压骤降、休克反应危及生命。医疗机构强调高风险体质儿童须随身携带抗组胺与肾上腺素注射笔,春日户外活动禁穿鲜艳衣物、勿触摸不明植物果实,接触过敏原后轻微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近就医。
总结提示:宁波五月需重点防范饮食、虫媒及过敏三大健康威胁,市民应严格遵循食安规范、落实防蚊灭虫措施、掌握基础急救技能。春游期间尤其注意野菜毒性与过敏原规避,通过科学防护及应急准备降低感染与突发疾病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