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(2024年修订版)》正式发布,新增中医药治疗、调整血压分层标准、强化血压管理目标,体现中国特色且内容全面更新,对高血压防治意义重大。
新增中医药治疗为重要亮点 新版指南首次将中医药列入高血压治疗方法之一,这是与国际指南相比的显著区别,体现了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特色和优势,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。
血压分级维持但强调特殊管理 高血压分级仍保留3级,尤其关注超过2000万人的3级高血压患者,因其诊断和干预策略与1、2级高血压显著不同,需特别积极监测与治疗,以减少靶器官损害风险。
诊断标准及分层细化 高血压定义为诊室血压≥140/90 mmHg 或家庭血压≥135/85 mmHg 或24小时动态血压≥130/80 mmHg,新增诊室外血压管理目标,强调全天候血压控制的重要性。分级标准维持不变,但心血管危险分层更加细致,涵盖不同年龄段与风险因素人群。
危险因素干预更具体 新指南重视中国人群高盐饮食、肥胖、增龄等关键高血压危险因素,特别针对心血管预后新增“心率增快”和“高尿酸血症”,并明确“心率控制”和“降尿酸治疗”的措施,基于国人研究数据优化生活方式建议。
结合最新研究成果 超过36%参考文献为中国学者撰写,纳入多项中国自主研究如SSaSS、CHH等项目,结合最新RCTs结果调整诊疗策略,体现中国特色与学术进展。同时扩展了合并症、特殊表型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建议。
更贴合基层实际需求 新增“基层防治策略”“互联网医疗”等章节及设备创新监测方法如可穿戴设备,优化互联网时代的慢病管理,方便基层医疗参照与患者居家监测,帮助实现更全面的降压目标。
新版指南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近年高血压防治研究与临床实践经验,结合中国患者特征与最新数据,从诊断、分层、治疗到管理提出新建议,为从事高血压防治的专业与基层医疗人员带来更具实践价值的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