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结石手术的过程主要分为术前准备、麻醉、手术操作和术后恢复四个阶段,具体步骤包括腹腔穿刺、建立气腹、胆囊分离及切除等。整个过程通过腹腔镜完成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的优势,且术后需遵医嘱进行科学护理。
胆结石手术通常采用微创腹腔镜技术,患者需提前进行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无痛。在脐部附近做小切口后插入气腹针,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腹腔扩张,为后续操作提供充足空间。医生随后插入腹腔镜观察胆囊及周围组织结构,明确结石大小与位置。通过主操作孔使用电凝钩或超声刀分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,分别用血管夹夹闭后离断,避免术中出血及胆汁泄漏。完全游离胆囊后完整切除,并通过小切口取出体外。若合并胆管结石,可能需借助胆道镜使用取石网篮清除,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以防积液。
整个手术约1至2小时,全程通过高清影像设备辅助定位。术后患者需转入复苏室观察生命体征,初期可能出现肩部酸痛或轻度腹痛,通常由残余气体引起,可自行缓解。术后6小时可饮水,次日开始流食,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。术后住院时间缩短至1-3天,出院后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超声,避免复发。
胆结石手术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,患者术后应注意伤口护理,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。若出现发热、剧烈腹痛或黄疸需及时就医排查并发症。科学的术后管理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,确保长期预后良好,患者康复后应调整饮食结构并维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预防复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