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贡毕力格的“讲课治病”并非科学认可的医学治疗手段,其本质是心理暗示的辅助疗法,夸大疗效可能延误病情。 核心争议点在于:1. 将心理暗示神化为“万能疗法”;2. 缺乏循证医学依据;3. 部分患者盲目依赖导致健康风险。
-
心理暗示的局限性
课程通过集体心理暗示缓解部分心身症状(如焦虑、慢性疼痛),但无法替代正规医疗。例如,癌症、器质性疾病需药物或手术干预,单纯听课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期。 -
疗效夸大与信息失真
少数患者症状改善被归因于课程,忽略药物或自身康复的作用。这种“幸存者偏差”经口口相传形成“包治百病”的虚假宣传,甚至衍生出“治癌症”“激发潜能”等不实说法。 -
正规医疗的补充角色
蒙医机构将其列为辅助疗法,强调需配合医生指导。但实践中,部分听众因过度迷信课程而拒绝规范治疗,造成病情恶化。
理性看待此类疗法:心理干预确有价值,但需警惕神化宣传。患者应优先选择循证医学方案,必要时在专业指导下辅助尝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