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水病在藏医中是一种以血液颜色发黑、质地黏稠并伴有异味为特征的血液疾病,主要由气血瘀滞、脏腑功能失调引发,临床表现为贫血、乏力、出血倾向等,需通过藏药内服外治综合调理。
-
病因与病理机制
藏医认为黑水病的核心是气血运行受阻,导致血液杂质凝结。外感寒邪、饮食不当(如过量摄入生冷油腻)或情绪失调均可诱发,进而影响肝、肾等脏腑的排毒功能,使血液浊度增加。 -
典型症状与诊断
患者常见皮肤苍白、头晕、体力骤降,严重时出现消化道出血或咯血。藏医诊断结合望诊(舌苔、面色)及实验室检查(血常规显示贫血、骨髓穿刺评估造血功能),尿便潜血阳性也是重要指标。 -
治疗原则与方法
以“温阳活血、化瘀解毒”为主,内服方剂如十全大补汤加减可调和气血,外敷红花油促进局部循环;同时需调整饮食结构,避免寒凉食物,辅以放血疗法清除瘀滞。
提示:黑水病需早期干预,若出现相关症状应结合藏医与现代医学检查,避免延误病情。日常注意保暖及情绪管理,有助于预防疾病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