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产期心肌病变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心脏疾病,常发生于妊娠晚期或产后6个月内,表现为无心脏病史的女性突然出现心脏扩大、心力衰竭等症状,类似扩张型心肌病。
围产期心肌病变的典型表现包括呼吸困难、咳嗽、咯血、下肢水肿及肝脾肿大等心力衰竭症状,其病因尚不明确,但病毒感染(如柯萨奇病毒)、免疫系统异常、妊娠期高血压、多胎妊娠及营养不良等因素均可能诱发。该病与妊娠期激素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,高龄及多胎孕妇风险更高。
诊断需结合心电图、超声心动图及脑钠肽水平检测,同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。治疗强调个体化,轻症患者可药物干预(如利尿剂、β受体阻滞剂),重症患者需终止妊娠以减少心脏负担。尽管部分患者症状可在产后缓解,但疾病本身无法自愈,且复发率高,需长期监测。
预防方面,孕妇应均衡饮食、定期产检,并重视孕期感染防控。若出现心悸、气短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以评估心功能。曾患围产期心肌病变的女性,再次妊娠风险显著增加,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生育计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