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位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律失常,通常由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或折返激动引起。这种心律失常的发作与终止大多突然,心率一般在130至300次/分钟之间,且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天。
1. 病因
异位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可能包括:
- 无器质性心脏病:如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。
- 器质性心脏病:如瓣膜病、冠心病、心肌病等。
- 其他因素:如甲状腺功能亢进、药物毒性反应等。
2. 症状
- 心悸:患者常感到心跳加速或异常。
- 晕厥前症状或晕厥:严重者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。
- 其他表现:如胸痛、呼吸困难、乏力等。
3. 诊断
诊断异位性心动过速主要依据:
- 心电图(ECG):可显示心率快速且规则。
- 动态心电图监测(Holter):用于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心律变化。
- 心脏电生理检查:用于确定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和部位。
4. 治疗
治疗方法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:
- 药物治疗:如β受体阻滞剂、钙通道阻滞剂等。
- 导管射频消融术:通过消融异常的异位节律点。
- 其他治疗:如迷走神经刺激法、外科手术等。
5. 正常与否
异位性心动过速并非正常生理现象,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。若不及时治疗,可能对心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,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。建议患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,应及时就医,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。
总结
异位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,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。其症状多样,需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。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,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。如有疑似症状,请尽快咨询专业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