绷急疼痛(如肌肉拉伤、关节扭伤等)可通过“RICE原则”(休息、冰敷、加压、抬高)快速缓解,并配合适度拉伸与药物辅助。关键点在于及时处理、避免二次损伤,同时根据疼痛类型选择针对性方案。
-
立即停止活动,充分休息
疼痛出现后第一时间停止运动或劳动,避免加重损伤。肌肉或关节急性损伤需保持静止24-48小时,必要时使用支具固定。 -
冰敷消肿镇痛
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疼痛部位,每次15-20分钟,间隔1-2小时重复。冰敷能收缩血管、减少内出血,尤其适用于扭伤或撞伤后的肿胀。 -
弹性绷带加压包扎
用弹性绷带适度包裹患处,减轻肿胀并提供支撑。注意松紧度,避免血液循环受阻(如肢体发紫、麻木需立即松开)。 -
抬高患肢促进回流
将受伤部位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(如腿部垫枕头),利用重力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回流,缓解充血和肿胀。 -
药物辅助与康复
- 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)可短期用于消炎止痛;
- 48小时后转为热敷或冷热交替,促进血液循环;
- 恢复期逐步进行低强度拉伸,避免肌肉粘连。
提示: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、伴随关节变形或无法承重,需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或韧带撕裂。日常注意运动前热身、佩戴护具等防护措施,降低急性损伤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