肢体震颤可能是帕金森病、特发性震颤、肝豆状核变性、低血糖症等疾病的常见症状,不同疾病引发的震颤在表现上有差异,准确判断有助于及时干预。
肢体震颤可能是由锥体外系疾病引起的,帕金森病在中老年人中高发,以静止性震颤为主要特征,手部常出现类似“搓丸样”动作,同时伴有运动迟缓、肢体僵硬等症状;特发性震颤多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起病,有1/3患者有家族遗传史,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,比如在维持特定姿势或进行动作时震颤明显,部分患者饮酒或服用药物后症状可减轻。
一些理化因素相关疾病也会导致肢体震颤。药物性中毒和化学性中毒可能损害神经系统,进而引发震颤;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在戒酒过程中,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,也会出现不自主的肢体震颤。
低血糖症患者会出现细微震颤,同时伴有心慌、出虚汗等低血糖的典型症状,及时补充糖分后症状会有所缓解;甲状腺毒症,常见于甲亢患者,会有双手细微震颤,还会伴随心慌、脾气暴躁、体重下降等表现。
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同样会引起肢体震颤,小脑萎缩、脑卒中、脑瘤等可导致意向性震颤,即肢体越接近目标物体,震颤幅度越大,还常伴有言语不清、动作不协调等症状;肝豆状核变性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,震颤常在活动时明显,还伴有面具样脸、构音障碍等问题;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发于中老年,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等表现。
如果出现肢体震颤的情况,且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,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,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,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