捕蝇舌征是一种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神经运动障碍疾病,典型表现为舌头不自主反复伸出或剧烈抽动,形似捕蝇动作(俗称“捕蝇舌征”),伴随口唇吸吮、咀嚼、歪脖及肢体摆动等症状,严重时可导致语言障碍和吞咽困难。
捕蝇舌征的核心症状集中于口舌与面部区域,患者常出现无法控制的重复性动作,包括快速吐舌或伸舌至唇外、频繁咂嘴或咀嚼样运动、面部肌肉抽搐导致表情扭曲,肢体则可能出现舞蹈样不自主摆动。部分病例中,舌头持续顶压口腔内侧形成“棒棒糖征”,远端肢体则有不规则抽动,类似弹钢琴指法,称为“钢琴演奏者运动障碍”。
该病症与药物剂量及疗程相关,老年女性群体风险更高。发病初期多表现为轻微舌震颤或流涎,随病情进展演变为规律性口腔运动异常;情绪波动可能加剧症状,睡眠期间则会短暂缓解。需结合用药史与症状特征进行鉴别诊断,避免误判为帕金森综合征。
治疗需综合调整抗精神病药物方案,优先减少或更换诱发风险高的药品,同时配合康复训练。需警惕使用抗胆碱类药物可能加重病情。患者及家属应及时监测服药后的异常举动,早发现早干预以提高生活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