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是由神经损伤、肌肉疾病或外伤导致的手部肌肉退化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肌肉体积缩小、无力甚至功能丧失,常见于正中神经损伤、运动神经元病或外伤后遗症。
-
病因与神经关联
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多与神经损伤相关,如正中神经(支配大鱼际肌)、尺神经或桡神经受损,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萎缩。运动神经元病(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)或腕管综合征等压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。 -
典型症状
患者早期可能出现手部无力、精细动作困难,逐渐发展为肌肉凹陷、手掌平坦(大鱼际萎缩)或“爪状手”(骨间肌萎缩)。严重时伴随麻木、疼痛或肢体活动受限。 -
诊断与治疗方向
需通过肌电图、神经传导检查明确病因。治疗包括神经减压手术、物理康复(如针灸、肌肉锻炼)及营养支持,生理性萎缩可通过锻炼改善,病理性需针对原发病干预。
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关键,若出现手部肌肉异常萎缩或无力,建议及时就医评估神经功能,避免病情进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