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血管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疾病,发病率低但危害极大,可能导致脑出血、癫痫等严重后果,需及时诊断和治疗。
脑动静脉畸形(AVM)是胚胎期脑血管发育异常形成的血管团,由动脉和静脉直接连通构成,缺乏正常毛细血管结构。该疾病并非遗传性疾病,但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,平均发病年龄约25岁,64%患者在40岁前发病。其核心危害在于畸形血管壁薄弱,长期承受高压易破裂,导致2%-4%的年出血风险,而脑室内出血的致残致死率高达60%以上。
从分类看,AVM可分为皮质型、皮质-皮质下型等六类,依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分布划分。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剧烈头痛、恶心呕吐等颅内出血表现,约70%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,长期病变还可能引发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。头颅CT、MRI联合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金标准,治疗方法涵盖显微手术切除、介入栓塞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,综合治疗成功率约85%,但术后可能遗留肢体偏瘫或语言障碍等后遗症。
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患者在未出血时可能长期无症状,但剧烈运动、情绪激动等诱因可能瞬间触发急性事件。年轻人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头痛、癫痫发作,应警惕该病可能。对于已确诊患者,严格避免增加血压的活动至关重要,同时需定期影像学随访以监测血管团变化。
尽管脑动静脉畸形发病率仅0.1%,属罕见病范畴,但其破坏性不容忽视。公众需提升对这类疾病的认知,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,通过早期干预最大限度降低风险。专业医疗团队将根据病灶位置与形态制定个性化方案,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长期预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