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力减退指肌肉主动运动时力量、幅度和速度降低,多由肌肉及神经系统病变引发,它并非独立疾病,而是多种疾病的表现,需明确病因治疗。
肌力减退的病因多样,神经系统病变是常见因素,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、多发性神经炎、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,这些疾病通过损害神经-肌肉功能导致肌力下降;肌肉疾病如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、多发性肌炎等,直接影响肌肉结构和功能,也会造成肌力减退;电解质紊乱(如低血钾、低血钠)、代谢疾病、重症肌无力、中毒、副瘤综合征及老年人肌肉生理性退化等,都可能引发该症状。
肌力减退的症状因原发病不同有所差异,可能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肌肉无力,如眼睑下垂、肢体活动困难等,严重时累及心肌和呼吸肌,危及生命。若出现相关症状,需通过体格检查、血常规、肌电图等明确病因,并针对原发病治疗。
预防肌力减退,应重视肌肉健康,中老年群体坚持锻炼,定期筛查肌肉状态;有慢性病或长期用药者,需监测肌肉功能及电解质水平,出现异常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