贲门弛缓(又称贲门失弛缓症)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疾病,主要表现为食管下端括约肌(贲门)无法正常松弛,导致食物难以进入胃部,常伴随吞咽困难、反流和胸痛等症状。 该病可能与神经退行性变有关,需通过胃镜、食管测压等检查确诊,治疗方式包括药物、扩张术或手术干预。
-
典型症状
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吞咽困难,尤其是进食固体食物时明显,部分人会出现液体反流或未消化食物反流。胸骨后疼痛或体重下降也是常见伴随症状,易被误认为胃食管反流病。 -
发病机制
贲门弛缓的主要原因是食管神经节细胞损伤或缺失,导致贲门肌肉无法接收“放松”信号。长期未治疗可能引发食管扩张、炎症,甚至增加食管癌风险。 -
诊断方法
- 胃镜检查:排除肿瘤或狭窄等结构性问题。
- 食管测压:确诊的金标准,显示贲门压力异常及食管蠕动消失。
- 钡餐造影:可见典型的“鸟嘴征”影像。
-
治疗选择
- 药物:硝酸酯类或钙通道阻滞剂可短期缓解症状。
- 球囊扩张术:通过机械扩张贲门,改善通过性,但可能需重复操作。
- 微创手术(Heller肌切开术):长期效果较好,常联合抗反流措施。
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,若长期忽视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并发症。若反复出现吞咽梗阻或反流,建议尽早就医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