粪便嵌塞是粪便在直肠内长时间滞留变硬堵塞,导致无法正常排便的症状,典型表现包括剧烈腹痛、肛门坠胀、频繁便意但排便失败,严重时可能引发肠道感染甚至肠梗阻,多数患者需专业干预清除粪便团块。
粪便嵌塞的主要症状因类型差异而不同。Ⅰ型多因直肠无力引发,表现为排便极度困难、腹胀较轻,但可能出现反常性腹泻,即粪便排出困难却伴随少量稀便渗出。患者常伴全身不适、焦虑等心理症状。Ⅱ型主要由直肠肛门疾病导致,如痔疮、直肠术后瘢痕或直肠前突,典型特征为粪块积聚引发直肠过度扩张,导致张力性失禁,患者虽感便意强烈却持续无法排出,伴随剧烈腹痛、肛门坠胀甚至诱发尿潴留。
患者往往会出现排便时的剧烈疼痛或坠胀感,伴随明显肛门括约肌痉挛,部分患者可能感觉肠道持续胀满。由于粪块长期积聚,直肠黏膜易受压破损,引发炎症和少量黏液渗出。症状进一步恶化时,可能伴随全身性症状,如乏力、厌食、烦躁甚至低烧,尤其老年患者易出现精神萎靡或认知功能波动。少数情况下,粪便嵌塞可能引发低位肠梗阻,表现为肠鸣音减弱、腹部明显压痛或触诊触及坚硬粪块,需紧急处理防止病情加重。
诊断时医生会通过直肠指诊触及肠腔内的坚硬粪块,同时结合腹部触诊判断肠梗阻风险。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排便困难、肛门失禁或黏液渗出,应警惕慢性粪便嵌塞可能,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积粪范围。明确后需尽快通过灌肠、药物软化粪便或专业手法清除硬块,避免拖延加重感染风险。患者日常应注重膳食纤维摄入、规律排便训练及盆底肌康复锻炼,以降低复发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