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室分离是心房与心室电活动不同步的心脏异常现象,主要由传导系统障碍或起搏点异常引发,常见于三度房室阻滞、室性心动过速、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,需结合心电图和病因综合诊断。
-
传导系统障碍
心脏传导路径(如房室结、希氏束)因心肌梗死、心肌炎或先天性结构异常(如房室隔缺损)受损时,电信号无法正常下传,导致心房心室各自独立收缩,形成阻滞性房室分离。 -
起搏点异常
低位起搏点(如心室或交界区)频率加速(如室速)或窦房结功能抑制(如窦性心动过缓)时,心房与心室分别由不同节律控制,引发干扰性房室分离。 -
心脏基础疾病
冠心病、心肌病等器质性病变可破坏心肌电生理特性,而电解质紊乱(如高钾血症)或药物毒性(如洋地黄中毒)也可能干扰传导,诱发房室分离。
房室分离需通过心电图明确类型,并针对原发病治疗。若出现心悸、晕厥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排查心律失常或结构性心脏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