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膈气肿是胸部创伤、肺部疾病或医源性操作的常见并发症,可能预示自发性食管破裂、严重肺气肿或气管支气管损伤等危急病症。其典型表现为突发胸痛、呼吸困难及皮下气肿,需及时干预避免生命危险。
核心诱因与关联疾病:
- 外伤性因素:胸部撞击或穿刺伤导致气管、支气管破裂,气体进入纵膈,常见于车祸或高处坠落。
- 肺部基础病: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或哮喘急性发作时,肺泡内压骤增可能引发肺泡破裂,气体沿血管鞘扩散至纵膈。
- 食管病变:剧烈呕吐(如酗酒后)诱发自发性食管破裂(Boerhaave综合征),胃内容物与气体渗入纵膈,常伴感染性休克。
- 医源性操作:气管插管、内镜检查或胸腔手术中器械损伤气道黏膜,导致气体外漏。
典型症状与鉴别要点:
- 胸骨后疼痛:呈撕裂样,随呼吸或吞咽加重;
- Hamman征:心前区听诊闻及与心跳同步的嘎吱声;
- 颈部/面部皮下气肿:触诊有捻发感,提示气体蔓延至软组织。
紧急处理原则:
- 立即禁食并影像学确认(CT敏感性最高);
- 若合并感染需广谱抗生素,食管破裂需紧急手术修补;
- 少量气肿可观察,大量则需纵膈引流减压。
早期识别纵膈气肿对原发病诊治至关重要,尤其突发胸痛伴呼吸困难者应警惕潜在致命性疾病,尽早就医排查。